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哪些疾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以下疾病:①肾脏疾病;②内分泌疾病;③心血管疾病;④颅脑疾病;⑤其他疾病。
(1)肾实质性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囊肿等。发病年龄常较轻,除血压增高外,常伴有颜面、下肢水肿,夜尿增多,贫血,尿检异常(蛋白尿、管型等),肌酐增高等。
(2)肾动脉狭窄。患者30岁以前或50岁以后突发中、重度高血压;血压难于控制;或曾有腹部、背部外伤;部分患者可于脐周或背部闻及血管杂音;高肾素活性及继发性醛固酮增高等。可为单侧或双侧性。病变性质为先天性、炎症性(如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肾动脉改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等。一旦怀疑,可以做肾脏血管超声,但血管超声有时容易漏诊,肾动脉造影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这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临床上除血压增高外,还表现为长期的高血压和顽固的低钾血症为特征,有肌无力、周期性的四肢麻痹或抽搐、烦渴、多尿等。常常有低血钾、低肾素、高醛固酮的表现,肾上腺超声或CT提示肾上腺增生或占位等。
(4)嗜铬细胞瘤。患者血压波动明显或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大汗、面色苍白和心悸等。进一步的诊治可以通过检查血浆或尿中儿茶酚胺或其代谢产物(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的浓度,然后行CT对嗜铬细胞瘤做出定位诊断。10%的患者嗜铬细胞瘤体积较小(直径1.0厘米以下)或位于肾上腺外,不能通过CT对肾上腺的检查发现。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作选择性血管造影或分侧静脉插管测定局部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但有一定创伤,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5)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常有典型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等特征。血皮质醇水平升高且昼夜节律消失。此症一般多具有向心性肥胖、面色红润、皮肤紫纹、毛发增多,以及血糖增多等表现,诊断一般不难。
(6)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多伴心悸、烦躁、体重减轻。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增大,周围血管征阳性,且甲状腺功能测定异常等。
(7)主动脉缩窄。多见于青年男性,双上肢血压明显增高,伴颈动脉搏动明显,而双下肢血压明显降低,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多见于青少年。其特点是上肢血压高而下肢血压正常或降低,形成反常的上下肢血压差别(正常平卧位用常规血压计测定时下肢收缩压较上肢高20~40mmHg)。
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有冷感和乏力感,在胸背部可以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在肩胛间区、胸骨旁、腋部和中上腹部可能有侧支循环动脉的搏动、震颤和杂音。胸部X线片可能显示肋骨受侧支循环动脉侵蚀引起的切迹,主动脉杂音可以确立诊断。
另外多发性大动脉炎在引起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狭窄的同时,也可以引起主动脉弓在头臂动脉分支间的狭窄或一侧上肢动脉的狭窄,这使一侧上肢血压升高,另一侧上肢血压降低或者测不到。
(8)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于睡眠期间咽部肌肉塌陷堵塞气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口鼻气流量明显降低。临床除高血压外,表现为睡眠打鼾,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的现象,夜间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或心肺脑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
(9)药物性高血压。临床上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引发高血压。如糖皮质激素、拟交感神经药、甘草、抗抑郁药等。药物性高血压是药物本身或该药物与其他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血压升高。药物性高血压一旦停止使用此类药物,血压往往可以恢复至正常。